多孔耐磨陶瓷的成孔方法有添加造孔劑法、有機泡沫浸漬法、溶膠-凝膠法、發(fā)泡工藝等。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添加造孔劑,利用這些造孔劑在高溫下燃盡或揮發(fā)而在陶瓷體中留下孔隙,在一定范圍內(nèi)孔隙率隨造孔劑含量的增加而增大。利用這種工藝可以制的形狀復雜,氣孔結構各異的多孔陶瓷試樣。制造劑的燃燒或揮發(fā)還易引發(fā)胚體顆粒間的“拱橋”效應,這種“拱橋”效應會使坯體顆粒失去支撐力,造成試樣的坍塌,所以試樣孔隙率一般較低,一般達到40%,其強度也比較低,并且強度隨孔隙率的上升而下降。而溶膠-凝膠法主要是用來制備微孔陶瓷材料,特別是微孔陶瓷薄膜。
多孔耐磨陶瓷是一種體內(nèi)具有較多彼此相通或閉合氣孔的無機非金屬材料,耐腐蝕、具有耐高溫、耐化學穩(wěn)定性好、機械強度高、再生能力強等優(yōu)點。由于它具有分離、分散、吸收功能以及流體接觸功能,所以被廣泛用于化工、石油、治鏈、紡織、制藥、環(huán)保等各工業(yè)部門,并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。
多孔耐磨陶瓷燒結溫度較高,主要采用氧化鎂或氧化鈦微粉作為燒結助劑。隨著燒結溫度的升高,氧化鋁多孔陶瓷的孔隙率較低。氧化鋁多孔陶瓷的孔隙率與強度始終是相矛盾的,目前仍然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,往往在生產(chǎn)和應用上會顧此失彼,最終限制了其實際應用范圍。